据《连平州志·祀典》记载“连民刻木为像,则公任连之日,民祀报之,非没后事也。因供奉于庵岁月已久,榱桶零落,连平士民饮德不忘,于康熙二年又捐卜今祠,迎公像祀之,遇春秋戊祭日致祭。”牟应受还在世时,心怀感恩的连平人曾用木头刻了一尊塑像供奉在九峰庵。
据《连平州志·祀典》记载“连民刻木为像,则公任连之日,民祀报之,非没后事也。因供奉于庵岁月已久,榱桶零落,连平士民饮德不忘,于康熙二年又捐卜今祠,迎公像祀之,遇春秋戊祭日致祭。”牟应受还在世时,心怀感恩的连平人曾用木头刻了一尊塑像供奉在九峰庵。
明清以来修建的连平州城、明伦堂、城隍庙和祝圣寺都已成为历史,遗迹无存,只能从历史文献中找寻。连平守备吴章曾于顺治年间重修州城。以前的知州除了抓民生还得搞精神文化建设,所以连平知州佟国瑞捐修了明伦堂和城隍庙,给陂头南玉庵旌奖两口千僧锅的好公仆高光国则与何蒿、管捷泰重修连平祝圣寺。
在连平县三角镇的向阳村,有宋朝丞相文天祥的长女文定、幼女文寿的合葬墓(也叫文天祥二女墓、仙女墓、双正墓)。该墓始葬于南宋末年,历经明、清及现代多次重修,墓堂左侧有明朝正德丙子年(1516年)重修此墓时立的两通碑刻——广东按察司佥事、江阴进士黄昭写的《文山二女墓记》,河源知县、莆田举人郑敬道撰的《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由此可知文天祥的女儿为何会埋在连平。
继续连载《连平州志》第九卷的3篇艺文——《修岩坡路碑记》,上坪古坑人谢呈茂的《重修三多桥记》,易永兑的《捐修葫芦峒山路序》,主题是修桥修路。若州志晚编几年,进士颜希圣于乾隆三年写的《步云桥碑记》应该也会摘录。
我在《连平州志》里随便摘抄一句话,放到百度往往搜不到相同的文章,说明网上没有前人发布州志原文。用现有的OCR识别软件来识别竖列的古文,就算不是乱码,打乱的文字也要重新组织。所以,在照牛排考古整理发布州志原文之前,没有Copy的捷径,只能用最笨的方法——在手机上对照州志逐字逐句地输入,然后借助搜索引擎和字典在电脑上断句、注释、配图。
《连平州志》第九卷是艺文,里面摘录了古人写的28篇与连平有关的文章,洋洋洒洒25张纸,照牛排预计至少要连载8篇。按州志上的记载顺序,文章标题如下——南宋韩京的《内管圣迹岩石壁记》,明代王阳明的《征浰头祭文》,黄士俊的《鼎建州治碑记》,佚名的《修岩坡路碑记》,进士黄昭的《文山二女墓记》,举人郑敬道的《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罗洪先的《蒙泉记》
《连平州志》第八卷末尾记载明崇祯至清雍正百年年间连平境内的祥异,祥即吉利的,比如粮食丰收,或出现七彩祥云、月华之类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异即灾异,比如饥荒、旱涝、冰雪、地震、兵燹等天灾人祸。丰收之年大米便宜到一个铜板就能买一斤米,灾荒之年米价飞涨十几倍。老百姓忍饥挨饿时,总会涌现一些捐粥赈济的善行(见州志或族谱记载的谢复霖、谢元雯、谢呈茂、何多为、何多才),奇怪的是,2001年版的《连平县志·大事记》对康熙、雍正年间的6次饥荒避而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