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牛排考古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连平州志,祠堂考古,乡土文化


《连平州志》卷之六:秩官,连平历任知州.学正.千总

  秩官即常设之官,《连平州志》第六卷秩官部分,记载了明末连平州建州以来的各级官吏约170人(包括知州、吏目、学正、训导、知县、主簿、典史、教谕、巡检、守备、千总、把总、驿丞等)。来连平州当官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只有一个营千总张应煌是本地人,异地做官可能是为了防止F败。他们主要出身于岁贡、贡生、监生、恩贡、举人和进士,其中有不少“卒于官”(死于任上),不知归葬何处。

《连平州志》卷之六:津梁(桥渡、茶亭、道路)

  旧时王谢私家车,驶入平常百姓家。而两三百年前的古人,出行就没那么方便了,靠的是驿道+茶亭。茶亭是供人喝茶歇脚的地方,相当于如今高速路上的服务区。雍正八年版《连平州志》记载的那些桥、茶亭和道路,绝大多数是由当地乡绅贤达捐资兴建的。照牛排拿《河源市文化遗产普查汇编·连平县卷》来核对,似乎找不到对应的记载,不知还有多少桥梁存世,茶亭是否还有遗址?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2,古代的营汛、铺舍和快递

  飞机高铁汽车+互联网+电商推动快递迅猛发展,据说中国现有快递从业人员约400万人,全国共有1636个县,平均每个县有2444个快递员,相当于陆军一个标准团(1500)+2个营(500)的兵力。清朝时驿递速度达到一天600里,全国2000驿站,驿夫7万多人,递铺14000个,铺兵4万名。古代只有马(甚至肩挑步行)+驿道+铺舍(驿站)+塘兵,每个州县的铺舍和塘兵都是曲指可数的,塘兵的年薪不过十两银子。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1,明末连平州的土匪

  序言、星野、舆图、八景图、建置、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公署、学宫、礼典和贡赋,雍正八年(1730年)版《连平州志》从2020年2月至今已连载过半,前面五卷的内容相对枯燥一些,照牛排也仅仅是断句、配图并附上简单的注释,没做过多研究。后面五卷的内容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因为涉及到人文历史,内容预告如下:兵防、津梁、秩官、选举、名宦、乡贤、节孝、人物、列女、物产、古迹、寺观、祥异和艺文

《连平州志》卷之五:贡赋5,监课和巢田

  《连平州志》卷之五贡赋部分已到尾声,篇幅和建置部分差不多(20页纸),也都分成5篇才连载完毕。至此,照牛排在孔网上买的两本《连平州志》复印本已经搞定一本。本文讲监课和巢田,也就是明末至雍正年间连平州的盐税征收和屯田养兵制度。

《连平州志》卷之五:贡赋4,康熙雍正时的岁派及衙役工资表

  岁派,应该是指按年摊派征收的税款,人丁数截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地丁银征收截至雍正八年(1730年)。征上来的钱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留在本地维持机器运转,《连平州志》贡赋部分正好有一份大约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在州支销款项”,也就是连平州衙门官员和吏役的工资表,其中门子、皂隶、壮丁、马快、灯夫、库子、斗级、轿伞、铺兵、禁卒、仵作这类下层吏役的工食银都是每人每年六两银子,朝廷还发伙食费给禀生。

《连平州志》卷之五:贡赋3,康熙时的赋役总数及起运存留银

  按清制,各省府州县所征赋税(地丁、漕粮、杂赋等)实行存留和起运制度。除本府州县例应坐支的小部分外,其余尽数解缴藩库即布政使司库(粮米解交漕运机构或粮道)。布政使司汇总全省钱粮,除去留支部分外,剩余部分听候户部调拨,或解运邻省,或上解京城。各处解出钱粮称“起运”,预留钱粮称“存留”。

«1234567»

关于本站 | 照牛排 | 派安盈 | 微信公众号:iZhaoNiuPai | A | Map | 粤ICP备16052731号 | Powered By Z-Blog |

©2004-2024 照牛排考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