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州志》第九卷是艺文,里面摘录了古人写的28篇与连平有关的文章,洋洋洒洒25张纸,照牛排预计至少要连载8篇。按州志上的记载顺序,文章标题如下——南宋韩京的《内管圣迹岩石壁记》,明代王阳明的《征浰头祭文》,黄士俊的《鼎建州治碑记》,佚名的《修岩坡路碑记》,进士黄昭的《文山二女墓记》,举人郑敬道的《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罗洪先的《蒙泉记》
《连平州志》第九卷是艺文,里面摘录了古人写的28篇与连平有关的文章,洋洋洒洒25张纸,照牛排预计至少要连载8篇。按州志上的记载顺序,文章标题如下——南宋韩京的《内管圣迹岩石壁记》,明代王阳明的《征浰头祭文》,黄士俊的《鼎建州治碑记》,佚名的《修岩坡路碑记》,进士黄昭的《文山二女墓记》,举人郑敬道的《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罗洪先的《蒙泉记》
《连平州志》第八卷末尾记载明崇祯至清雍正百年年间连平境内的祥异,祥即吉利的,比如粮食丰收,或出现七彩祥云、月华之类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异即灾异,比如饥荒、旱涝、冰雪、地震、兵燹等天灾人祸。丰收之年大米便宜到一个铜板就能买一斤米,灾荒之年米价飞涨十几倍。老百姓忍饥挨饿时,总会涌现一些捐粥赈济的善行(见州志或族谱记载的谢复霖、谢元雯、谢呈茂、何多为、何多才),奇怪的是,2001年版的《连平县志·大事记》对康熙、雍正年间的6次饥荒避而不载。
《连平州志》第八卷记载了雍正八年时连平境内的古迹、寺观,附载个别有名的坟墓(比如文天祥二女墓)、仙释(比如汉代在黄牛石修炼得道之人曾衮)和养济院(古代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的场所)。古迹充斥民间传说,寺观庙庵如今多已无存。照牛排觉得州志引言说的对,是否为古迹不必太较真。
大数据时代,五谷不分的我们仅凭手机上一款“形色”APP,拍照上传即可智能识别各类植物,古人就没这么方便了。照牛排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宣传“据《连平州志》记载,这里从明朝开始,就是全国闻名的蜜桃生产基地”,其实稍加追究可知,鹰嘴蜜桃的培育历史不会超过40年,并不是什么祖传品种。州志似乎没有记载枫杨。
1)1993年,广东省连平县上坪镇谢氏宗亲合一族之力(当时耗资15万元或1千克黄金或4000余担稻谷)推出第七次修订的《连平上坪谢氏族谱》,并于2012年原版翻印了500套,遗憾的是这两次印族谱时照牛排都不知情也就错过了购买时机。族谱不太可能被人当废纸变卖,主要还是发行量少,所以就算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也找不到卖家。
节孝固然可敬,但男的可以三妻四妾,却要求女的从一而终并大力推广,古代的道德双标令人唏嘘。古代老百姓的经济和医疗条件差,即使在“康乾盛世”,小孩夭折、青壮年男子英年早逝的悲剧也时常上演,照牛排屡屡在族谱上读到“早岁失怙”、“天夺之速”这类字眼。丈夫二三十岁就去世,孤儿寡母和高堂怎么办?有的终生未改嫁,有的因为无子而自杀殉夫,官方提倡守节终老并当成一种Z绩来宣扬。
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百善孝为先,按照古礼,无论文臣武将,再大的官,当父母去世都需要去职回家守丧三年(丁尤),《连平州志》的选举部分曾记载进士何深一次丁外艰,一次丁母尤,服除后再补新职,本文记载了普通老百姓的孝行。续上一篇,州志第七卷人物部分接着记载明崇祯到清雍正这一百年间连平州内的孝行、方正、耆硕、善行、耆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