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连平上坪谢氏辉祖二房俊璇公(东祖)派人丁兴旺,16至20世有134张世系录,数量刚好是辉祖其他几房之和。族谱已看到东祖朝征公二房派,我忽然想起7月份和朋友拜谒满池塘朝征公祠时,在祠堂门口拍的一张照片,墙上挂的《祖堂维护公约》明文规定:“凡在外面逝世的任何人,(棺材)都不准进入大门及在祖堂停放”。我问了一圈上坪、石龙、陂头、和平及东源的客家人,这种规矩可谓流毒甚广,谢氏如此,刘氏、丘氏亦然,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先祖规定的。
2)据长辈说,在祠堂外无论是老死、病死还是意外死亡的族人,都不能把“冷尸”归存祠堂“办事”,所以在族人病重时(特别是老人),或在医院认为无法治愈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抬回祖地祠堂厅中(或祠堂旁边的祖屋)侍候至殡天,否则就成了‘无屋份’的‘壁背人’了。所以那些在祠堂外死亡的人,办丧事时灵柩只能停放在祠堂门口的‘大门角’,很多在外面‘老’的人直接在火葬场举行奠祭仪式了。那些没结婚或早夭的人,连祠堂都不能进。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快失传的寿棺仙鹤工艺,寓意驾鹤西去
3)照牛排虽然好古,但并不迷信。都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若祖宗有灵,一定不愿看到自己的后裔子孙客死他乡(或祖屋外)时连祠堂都进不了。我们敬畏祖宗,建祠修宇供奉牌位,逢年过节烧香作揖,婚丧嫁娶添丁守灵都离不开祠堂,祠堂是根,叶落归根人之常情。都说死者为大,既然人已故去,灵魂已经升天追随列祖列宗,为何还要人为阻隔死者的肉身?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没什么好忌讳的。有时为了治病,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县城或大城市也是应该的,但继续治疗可能失去祠堂停放资格。近来年因为癌症晚期在医院去世、突发中风脑溢血、心肌梗塞而随时死亡的人越来越多。祖宗若有温情,对其在外逝世的裔孙理当怜悯而非嫌弃,毕竟不是外人。
连平隆街镇沐河村欧阳宗祠的《重建祠志》碑石
4)对于弥留之际的老人,还有个不太人道的做法——把老人挪到村里破旧的老房子里,哪怕那些房子早已没人居住,到了晚上就算有人守夜也难免鸦默雀静。据说不这样做的话,怕对家属不利,怕吓到孩子。但被区别对待的老人又当作何感想?未经历过死亡,我能想到的是被“隔离”的无奈,还有绝望。
欧阳宗祠《重建祠志》的祖祠禁忌
5)祖宗留传下来的未必都是精华,也有糟粕。改革开放40余年,21世纪也已过去20年,上坪人的物质生活慢慢好起来了,精神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陋习、不够人性化的封建老规矩,也该慢慢废除了,移风易俗善莫大焉!
往期回顾(戳下方标题):
州志-你不知道的雍正《连平州志》 | 揭秘连平起源之迷 |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的区别
牟爷是如何在连平白手起家的 | 《连平州志》卷之一:星野 | 《连平州志》卷之一:舆图
《连平州志》卷之一:八景图 | 连平新八景 | 建置1 | 建置2 | 建置3 | 建置4 | 建置5
《连平州志》卷之二:连平疆域、山川 | 连平风俗
《连平州志》卷之三:连平城池 | 连平公署 | CCTV央视《中国影像方志》连平篇
《连平州志》卷之四:连平学宫先贤先儒 | 祭礼祭品 | 冒籍 | 乡饮酒礼
《连平州志》卷之五:祀典-祭先农坛 | 祭关帝庙 | 贡赋1 | 贡赋2 | 贡赋3 | 贡赋4 | 贡赋5
《连平州志》卷之六:兵防1 | 兵防2 | 津梁 | 秩官 | 选举 | 貤封和乡饮宾
《连平州志》卷之七:人物,宦迹.武绩.人瑞.德量.义略 | 孝行.方正.耆硕.善行.耆寿 | 列女.贤母.寿母
《连平州志》卷之八:物产 | 古迹·寺观.坟墓 | 祥异.饥荒.旱涝.兵事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1,内管岩石壁记/征浰头祭文/蒙泉记 | 艺文2,鼎建州治碑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3,修岩坡路碑记/重修三多桥记/捐修葫芦峒山路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4,文山二女墓记/宋故丞相文信公二女墓铭/祭文烈女双正墓文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5,重修州城记/连平州明伦堂记/重建城隍庙记/祝圣寺记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6,牟公祠堂记/重修牟公祠序/牟公祠聚元会序
《连平州志》卷之九:艺文7,连平形胜记/圣迹岩记
族谱-连平上坪谢氏明清老族谱 | 复渊公迁居上坪的时间 | 连平上坪谢氏复渊公祠八修记
《连平上坪谢氏族谱》错漏存疑 | 上坪谢氏四世祖【俊玮公】派贤达 | 南逸(俊玮)公祠重修记
考古-朝应公祠始建年代初探 | 上正谢氏十世祖继诚(惺宇)公考略 | 寻“天敕命”牌匾启事
辉公飞半垌:2021年清明回上坪谒祖小记 | 安徽宏村游记 | 后收藏时代
本文出自【照牛排考古】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zhaoniupai.com/kaogu/archives/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