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下一篇 »

李斯:一代名相泣黄昏

  1)老鼠哲学

  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县)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李斯少时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饱读诗书,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会写一手漂亮的小篆书法,年轻时,他做过上蔡郡管理粮仓的文书小吏,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八年,一直没有机会升迁。然而,一次偶然的巧遇,却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李斯这次偶遇的对象,不是什么贵人,而是几只老鼠。有一天,他走进粮仓,忽然看到几只肥硕的老鼠正明目张胆地吃着粟米。他不由想起几天前去茅厕时看到的一只厕鼠,那只老鼠正在厕所里吃着不洁之物,忽然看到有人和狗进来,吓得立刻仓惶逃窜。

  看着眼前的仓鼠,李斯悟出了一套人生哲学,他想:“粮仓里的老鼠住在大屋子下,吃的是囤积的粟米,更不必担心人和狗的惊扰,逍遥自在,为所欲为。同样是老鼠,只是因为所居的地方不一样,生活和命运竟有天壤之别。”他不觉叹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不是和老鼠一样吗?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他想到身为七尺男儿,应该出人头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离开这个穷乡僻壤之地,去学习帝王之术,然后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于是,李斯辞去了小吏的职务,在众人的惋惜声中东去兰陵(照牛排注:山东临沂兰陵县),向荀卿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本领。

  荀卿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是当时著名的学问家,名满天下,门生弟子遍及各国。在荀卿的门下,李斯遇到法家的思想精英韩非,他们同样的出类拔萃,成为荀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学习荀子儒家思想的同时,他们又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在各自喜欢的领域里,各有所长,韩非擅长研究法家的刑名之术,而李斯侧重于帝王之术。他们十分投机,常常对酌畅饮,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李斯从韩非那里接受了法家思想的精粹,这让他受益匪浅。这些思想在他日后治理秦国的政治生涯中得到了实践。可以这么说,遇见韩非是他人生的一大幸事,韩非对他的思想影响甚至远远超过老师荀卿。李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刻苦好学,他最大限度地、如饥似渴地吸收这位同窗的思想精华。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这对同窗,却因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利益,反目成仇。

  转眼几年过去了,李斯完成了学业。当时天下形势群雄逐鹿,七国争霸,李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他认为楚王昏庸,不值得侍奉,而齐、楚、燕、赵、魏、韩等六国国势日趋衰弱,如若去六国的话,也难有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去当时最为强盛的秦国。

  临行前,李斯向荀卿辞别,他说道:“一个人如果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没有灵魂的禽兽一般。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自己不思进取,却还要非难社会、自以为愤世嫉俗,厌恶功名利禄,标榜自己与世无争,不过是在给自己的无能找个借口罢了。一个人总处于贫困卑贱的地位,那是会令人嘲笑的,不爱名利,无所作为,还读书做什么,那不是读书人的想法。我读书就是要出人头地,功成名就,方能不枉此生。干事业要看机遇,只有秦国,才是我实现抱负的地方。”从李斯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他远大的人生志向。

  李斯辞别荀卿后,便西去秦国,打算一展宏图。

  2)秦殿献策

  公元前247年,李斯千里迢迢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谋求政治出路。当时恰逢秦庄襄王驾崩,他就先投到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门下,做了一名舍人。不久,李斯便在众多的门客中脱颖而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和远见卓识,颇受吕不韦的赏识,于是,吕不韦就将其推荐给了秦王嬴政。

  李斯被任命为郎,也就是秦王殿前的侍卫长官,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近秦王嬴政,他人生的机遇来了。李斯是一个胸怀韬略、深谋远虑的政治奇才,并且极富辩才,他纵观天下形势,瞅准时机向秦王进谏,劝谏秦王扫灭六国,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李斯的高瞻远瞩令年少志高的的秦王嬴政大为震撼,他们的思想与政见不谋而合。李斯这次献策,彻底取得了秦王对他的好感,不久,便被升为长史,开始迈向政治生涯的第一步。李斯关于扫灭六国的论述,也更坚定了嬴政统一六国的决心和信心。

  当时,秦国遇到了一个敌手,就是魏国的信陵君,他曾经两次率军力挫强秦,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在战场上一直是势如破竹,吞并六国志在必得,而现在却遇到信陵君这样一个绊脚石,对于秦国来说,除掉信陵君势在必行。

  当时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六国之间时而合纵抗秦,时而亲秦连横,针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李斯审时度势,再次向秦王献策,他建议:秦国光靠军事力量统一六国是不行的,还要采取外交手腕,那就是派遣能言善辩的谋士携带重金和珠宝到关东各诸侯国去,游说拉拢有权势有威望的名士,用重金和宝物收买他们,让他们归附秦国。对于不肯归附的人,就派刺客用利剑刺杀他,在收买和刺杀的同时,再派遣良将出兵攻伐。

  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之计,对六国进行谍战,他先派人携带重金到魏国去,收买晋鄙生前的门客,使其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瓦解魏国内部力量。昏庸的魏王果然中计,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权,信陵君报国无门,忧愤交加,最终郁郁而死。

  李斯的谍战策略,使秦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尤其用反间计除去了心腹大患信陵君,这一招借刀杀人的妙计,加快了秦国统一前进的步伐。由于李斯的献策,秦国扭转了之前的被动局面,秦王嬴政更加欣赏这样一位政治奇才,于是就拜李斯为客卿。客卿是秦国的一种官职,级别相当于卿,因为是外来人才,又以客待之,地位十分尊贵,很多外来人才,都渴望得到这样一种官位,以便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由此可见,秦王对李斯是如何的看重。

  3)书谏逐客令

  正当李斯在仕途之路上平步青云的时候,秦国却发生了一场令他意想不到的逐客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韩国水工郑国引发的间谍事件,早在公元前247年,郑国受韩王之命,到秦国游说修一条从仲山到瓠口的三百里长的水渠,这本来是韩国的一条“疲秦”之计,目的是使秦国忙于修建工程,消耗其国力,使其无暇东顾,韩国想借此以苟延残喘。花开花落,十年过去了,秦国这项浩大的工程已经接近了尾声,就在这时,有人向秦王嬴政举报郑国是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秦王嬴政勃然大怒,将郑国逮捕入狱。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廷上下像炸开了锅,那些碌碌无为的宗室大臣们,刚好有了攻击外国客卿的理由,他们吵吵嚷嚷,纷纷进言,要求驱逐外国客卿,秦王就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下了一条逐客令,命令驱逐所有的在秦国的外国客卿。当然,来自楚国的李斯也在驱逐之列。

  这道逐客令对于李斯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不得不收拾行囊,打算离开咸阳。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李斯忧愤交加,百感交集,于是奋笔疾书,写了那篇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我听说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由余,从东方的楚国请来百里奚,从宋国迎来蹇叔,任用从晋国来的丕豹、公孙支。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新法,移风易俗,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秦惠王用张仪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昭王得到范雎,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逐客,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秦王的珍珠、宝玉都不产于秦国,美女、好马、财宝也都是来自东方各国。如果只是秦国有的东西才要的话,那么许多好东西也就没有了。为什么这些东西可用而客就要逐,看起来大王只是看重了一些东西,而对人才却不能重用,其结果是加强了各国的力量,却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他列举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历代君主任用外国客卿而富国强兵的事实,接着,他又用大量的类比、比喻来说明逐客的不当,然后指出,秦国如果不广纳人才,就很难实现统一大业,秦王下发逐客令,会使天下有识之士不敢到秦国来,那么人才就会流入其他六国,这无异于帮敌人的忙。

  第二天一早,李斯请人将这封谏书转交给秦王嬴政,然后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咸阳,他取道骊邑,东出函谷关,准备另谋出路。

  秦王嬴政读罢《谏逐客书》,大为震撼,叹为观止,这封谏书文采飞扬,辞采华丽,笔锋犀利,有理有据,错落有致,字字句句打动着秦王的心,是啊,他的志向是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如果这些客卿都走了,身边又有几个谋臣勇将呢?秦王幡然醒悟,他回想李斯曾劝谏自己统一六合,成就帝业,并出谋献策,用离间之计,游说六国,为秦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暗暗责备自己,怎能让这样旷世奇才离开秦国呢?他立即宣布收回逐客令。然后派快马将李斯追回,官复原职。

  李斯的那封《谏逐客书》不仅改变了李斯的和秦国所有客卿的命运,而且也改写了秦国的历史,成就了后来的千古一帝嬴政,也成就了千古一相李斯。它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华美的一笔,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篇章。

  收回逐客令后,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建议,广纳人才,唯才是举,重用外国客卿,各国有识之士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入秦国,其间,李斯向秦王举荐了著名的军事家尉缭,以及后来游走离间六国的谋士顿弱和姚贾,其中尉缭、姚贾均为魏国人。

  逐客令撤回之后,秦国的中央政治集团,形成了以李斯、尉缭、顿弱和姚贾为首的智囊团,李斯主持内政,顿弱、姚贾进行外交攻略。军事上以尉缭为首,下有良将王翦、王贲、蒙武、蒙恬、李信等著名将领。秦王政拥有了这样一大批能臣良将,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已经是稳操胜券。此时的李斯如鱼得水,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军政才华,他成为秦王嬴政跟前红得发紫的人物,不久,李斯又升为廷尉,在仕途之路上,青云直上。

  4)妒杀韩非

  公元前234年,李斯开始主持秦国的全国政事,帮助秦王嬴政制定攻打六国的计划。他向秦王建议先攻打韩国,从弱处开刀,夺取天下咽喉,以震慑其他诸侯国,然而,李斯的建议却遭到了昔日的同窗韩非的反对。那么韩非为何也到了秦国呢?

  话说当年韩非和李斯辞别荀卿,各奔东西,李斯去了秦国,韩非则回到了自己祖国韩国。他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希望能用自己的法家理论,佐助韩王治理韩国,他书谏韩王,建议修明法制,内除奸臣,外抗强秦,富国强兵,然而有眼无珠的韩王根本不予理睬。韩王的冷漠态度如一盆冷水,浇灭了韩非立志报国的热情,他心灰意冷,再加上口吃,语言表达上有障碍,于是就闭门著书,致力于法家思想的系统研究。十年磨一剑,他最后将所有的著作集结成了《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第一次读到韩非的著作时,不禁拍案叫绝,韩非的中央集权和法制治国的思想与他不谋而合,他心中立刻将韩非引为知己。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喜悦之情,将李斯传至殿上,把韩非的《孤愤》《五蠹》传到李斯手里,他不禁感慨说道:“得见并交往,死而无憾 ”。看到秦王只是读到韩非著作,就已经到了“能见到他,就死而无憾”的地步,李斯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难言的酸涩。

  于是,秦王嬴政以索要韩非为由,出兵攻打韩国,韩王立刻将韩非拱手送到秦国。

  韩非肩负着韩王的使命,来到了秦国,在此与阔别多年的同窗李斯重逢,然而,二人再度相见,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同窗之谊,他们因为不同的两个国家的政治利益而渐成政敌。李斯主张先攻韩,韩非主张存韩,他们分别上书秦王,韩非上了《存韩》一书,李斯则上书《下韩》,两人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笔兵相见。嬴政对两人的上书没有明确表态,但从后来的行动上来看,他还是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接下来,李斯自请出使韩国,嬴政欣然应允。李斯此去的目的就是诱使韩王到秦国谈判,然后扣押他,要挟韩国割地。他满怀信心地来到了韩国,结果,满心狐疑的韩王避而不见,根本就不给他游说的机会,李斯只好上书韩王,他越是大谈秦、韩两国的友好历史,韩王越是疑心,最后的结果是,李斯这道文采飞扬的《上韩王书》,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目的,韩王甚至一度想杀掉他,李斯只好从韩国无功而返。

  公元前233年,李斯出使韩国的失败,再加上嬴政内心对韩非思想理论的赏识,他终于采纳了韩非“存韩伐赵”的计划,攻打赵国。然而,当时赵国的领兵大将是名将李牧,他在宜安大破秦军,秦国攻赵受到了重创。这次攻打赵国的失败,秦王政并没有追究韩非的责任。他对韩非仍抱有一丝幻想,希望这个人能够终为秦国所用。嬴政对韩非的欣赏与包容,越发使李斯心生妒意。如果有朝一日,韩非真的为秦效力,秦王最倚重的人一定不会再是他李斯。韩非的存在让他如鲠在喉。

  恰在此时,韩非又向秦王上书,攻击当时到六国施行反间计的重臣姚贾,说姚贾在利用秦王的权威和秦国的宝物,结交各国诸侯,又说姚贾本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并且在魏国的大梁行盗,在赵国做臣子又被驱逐。秦王怎么可以与这样的人筹划国事。于是秦王嬴政就罢免了姚贾的官职。姚贾针对韩非之言,一一反驳,令嬴政心服口服,于是又将他官复原职。

  这样一来,韩非就成了李斯和姚贾的共同敌人。于是,二人联合向秦王上书道:“韩非来秦国已经这么长时间,一直不能为大王所用,大王如果放他回去,他对秦国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恐怕会给秦国带来很大危害,既然大王不能用韩非,不如用秦国法律对他进行惩治。”

  嬴政觉得言之有理,但仍然舍不得杀掉韩非,于是将韩非暂时投入云阳监狱。韩非入狱后,又向秦王上书,写了《初见秦》一文。希望秦王能够再见他,李斯怕夜长梦多,就派人送去毒酒,逼杀了这位旷古奇有的伟大思想家。

  李斯与韩非同为荀卿弟子,却因为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和残酷的政治斗争,同室操戈,反目成仇,孰是孰非,任由后人评说。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韩非提出了君主专制集权,依法治国的思想,为后来秦始皇的统治,以及秦朝建立后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他在学术上所留下的思想精华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成为我国思想文化的宝贵遗产,他的死是一个思想家的悲剧。

  而在才学思想上略逊韩非的李斯,却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审时度势,顺应时变,在天下一统的历史呼唤中,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与当时的战争形势有机地结合,用强秦的事实胜于韩非的雄辩,从而取得了李、韩斗争的胜利,一往无前地积极推动着轰轰烈烈的统一大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5)安邦定国

  公元前230年,秦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战争开始了。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李斯不遗余力地佐助雄才大略的秦王嬴政,他运筹帷幄,扮演了一个战争总指挥的角色。他帮助秦王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灭掉了韩、赵、燕、魏、楚和齐。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达二百五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首次走向了大一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李斯在秦统一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他的谍战策略,对于瓦解六国,加快秦统一的进程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李斯是秦统一的第一功臣。

  秦朝建立后,秦王嬴政自称皇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他采纳了李斯的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秦统一后,疆域扩大了,对于如何治理这样一个九州大国,管理全国的土地,是摆在秦始皇面前的首要问题。他让众臣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丞相王绾提出,继续实行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分封诸皇子到各地做诸侯,管理边远地区的土地,大臣们纷纷附和,一致赞同,然而李斯却力排众议,站出来表示反对。

  李斯痛陈周朝的分封制带来的危害,指出分封制带来的结果,就是诸侯之间相互征战,杀伐不断,它是各国诸侯混战二百五十多年的祸根。如今秦国经过十多年的征战,终于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秦王朝应该痛定思痛,不能再重蹈覆辙。

  李斯慷慨陈词,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他说道:“臣以为,从国家的长远利益来看,可以采用郡县制来管理国家土地,将国家划分为郡,郡下设县。对于皇子和功臣,可以用国家的赋税重重赏赐,不再赏赐土地,这样就不会再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也更容易控制他们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推行郡县制才是安邦定国的良策,而分封诸侯则百害无一利。”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县,郡县和中央的主要官员一样,由皇帝直接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这样一来,皇帝把从中央到的地方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李斯提出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套行政体制一直延续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李斯提出实行郡县制的时候,他还是九卿里的廷尉,也就是最高的司法行政长官。随着郡县制度在全国的顺利推行,秦始皇心中的天平越来越倾向李斯。历经多年战乱,刚刚建立的秦王朝是满目疮痍,千疮百孔,秦始皇需要李斯这样的英才良臣帮助他安邦定国,收拾治理这样一个烂摊子。不久,秦始皇封李斯为左丞相,总揽全国政事。

  这样,李斯从上蔡的一介布衣,通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首位丞相,李斯任相后,开始对秦王朝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与改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阳,把兵器融化,铸成大钟和十二个铜人,以弱天下之兵。李斯又建议拆平了各县的围墙。这样就彻底根除了六国残余势力。

  秦王朝通过李斯的这些治国策略,使得国家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国家消除了战争的祸患,消除了各国残余势力反扑的隐患。使社会秩序渐渐安定下来,为后来社会生产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保障。

  为了恢复社会生产,进一步稳定社会秩序,李斯又修明法度,制定律令。他制订了《田律》,接下来又修订了《效律》《置吏律》《仓律》《工律》《金布律》《厩苑律》《关市律》等。这些法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生活各个方面,使得各行各业,都能行有行规、法有所依。

  李斯作为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他的思想来源甚广,他的思想里既有荀子性恶论的底色,也有阴阳家五德终始说的印记,当然更多的是受到法家商鞅、申不害和韩非等人的巨大影响。李斯崇法尚刑,要求依法治国,依法行事。尽管他不像韩非那样,具有自己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然而,他是法家思想的实践者,这主要体现在对法度律令的制定上。他修改制定的刑罚,十分残酷苛刻,法律的主导思想是轻罪重罚。李斯是这些苛刑峻法的始作俑者,他此时怎能知道,后来自己会被行五刑又腰斩,他所制定的这些秦律,反而是他自掘坟墓。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以及法度和律令的规定,秦的经济和文化制度日益被提上日程。接下来,李斯帮助秦始皇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为了商品交流的方便,李斯提议,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使用原来秦国的度量衡。

  为了促进全国文化交流,李斯向秦始皇建议,以秦文字为基础,统一天下文字。他改进了大篆,自创了新体小篆,在原来秦国小篆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变繁为简,书写简单,容易辨认,成为美观整洁、浑然一体的长方形方块字体。秦始皇下令将李斯改进后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李斯对文字的改进与统一,在中国文字的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李斯又帮助秦始皇统一了车轨,修建全国驰道,驰道遍及各地,四通八达,构成了全国的交通网络。

  作为秦始皇最宠信的大臣,李斯还负责督建全国的各种大型工程,除了修建全国驰道,还负责修建秦始皇别宫和骊山陵墓,以及灵渠和河道的开挖建设,并负责调配南方征讨百越和北方蒙恬戍边军队的军粮。

  秦王朝建立后,李斯安邦定国,以其政治家的谋略,建言郡县制,定制颁法,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安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治理天下立下了不朽之功,李斯因此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6)焚书坑儒

  如果李斯的人生道路就此画上一个句号,那么他定会名垂千古,流芳万年,他就不会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饱受争议,他赫赫的历史功绩也会永载史册,留给后人一个完美的历史形象。然而,李斯之后的作为却让他陷入了后人的非议与指责声之中,让他留下了贪图荣华、助纣为虐的骂名和毁誉参半的历史遗憾。

  公元前213年的春天,秦始皇设宴招待七十名博士,作为首屈一指的重臣,李斯也在邀请之列。博士仆射周青臣一向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于是向秦始皇歌功颂德,极力称颂郡县制所带来的万民昌盛的景象。

  博士淳于越乃太子扶苏的太傅,生性耿直,脾气倔强,喜欢直言进谏。他十分讨厌周青臣的媚态,于是就反唇相讥,又旧制重提,大谈分封制的益处。他的这一说辞又无意间将矛头指向了力推郡县制的丞相李斯。

  淳于越一番言论,令李斯大为恼火,他首当其冲,站出来反驳,两人唇枪舌剑,一番辩论。淳于越认为君王要从善如流,多听百姓意见;李斯则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应该禁止文化自由,实行文化专制,统一人民思想。

  李斯本着法家思想来辅助秦始皇治理秦王朝,内政外交,无不如此。他的抑儒扬法的思想,在下面的焚书行动中,体现得更为强烈。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把全国除去秦国以外的各国历史档案统统烧毁,仅留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熊熊烈火中,中国的经典历史文化,遭受着一场空前的浩劫,东方六国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被秦始皇的一把大火焚烧殆尽,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对中国文化文明的极大戕害。(照牛排注:文献古籍在秦朝廷中都有存本,至于被烧毁,那应该感谢项羽的那把火,而不能一味地怪李斯)

  秦始皇的焚书运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又加强了秦王朝的专制统治,打击了六国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的传播,对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又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久,秦始皇又借口儒生议论朝廷,将四百多名儒生活活埋掉。[ 照牛排注:在焚书的第二年,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两个术士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有四百六十余人因此被坑杀。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事件。虽然后世称此事为“坑儒”,但其实被坑杀的是术士,与儒生无关。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已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可见,根本就没儒生什么事。但自东晋年间,梅颐献《古文尚书》,附有孔安国所作的《尚书序》,其中有云:“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这时,坑术士第一次被变性为坑儒。后来,随着《古文尚书》被定为官书,坑儒的说法于是沿袭下来,遂成定论。对于梅颐所献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所作《尚书序》,前人多有辨疑,到了清代,其伪书的身份已成盖棺定论。伪造者将坑术士改为坑儒,其实也只是为了引出下句“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从而表示《古文尚书》其来有自。考其最初用意,大概也只是欲售其伪,并无心向赵政泼脏水。后世却据此将坑儒判为铁案,想必是大大出乎其意料之外的了。 ]

  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排除不同的思想和政治见解,而李斯作为焚书的始作俑者,或许他的内心并不主张坑儒,然而,任何史料都未曾提及他对秦始皇坑儒有丝毫的劝谏,他选择了沉默,这恰恰是一种无声的附和。

  李斯无论思想还是行动上,始终与秦始皇保持高度一致,秦始皇对他更是宠信之至。

  他的长子李由当时担任三川郡守,有一次,李由请假回咸阳,满朝文武大臣,纷纷前来拜贺,相府门前宾客盈门,门庭若市。李斯设盛宴款待客人,文武百官纷纷敬酒祝贺,一时欢声笑语,觥筹交错,满朝文武无不趋炎逢迎,极力讨好。此时,李家是何等尊荣,李斯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则前呼后拥,入则奴仆相迎,家财万贯,童仆千万,儿子们均娶秦朝公主,女儿们皆嫁皇室公子,封妻荫子,权倾朝野,荣极一时。

  客散宴罢,李斯忽然生出一种悲凉,他一声长叹说道:“唉,老师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所谓是物极必反,盛极则衰。”想起荀卿的当年对他的告诫,他不由生出物极必反的不祥预感。秦朝的法令制度大多由李斯制定而成。他以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主张苛刑峻法,而秦始皇喜欢以刑杀为威,荀卿忧虑也不无道理。

  7)沙丘之变

  秦始皇为了威服天下,五次巡游全国,每次必有李斯相陪,所到之处,即让李斯刻石留迹,宣扬他的功德,李斯也因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书法遗产。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东巡[ 巡行的路线是:从咸阳出发,出武关,沿丹水、汉水流域到云梦,再沿长江东下直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南),登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留念 ],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以及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一起随同前往。这年七月,巡行的队伍在返程途中,秦始皇忽然癫痫病发作,脑袋撞到了纳凉的青铜冰鉴上,脑部严重受伤,一病不起。李斯忧心如焚,他命令队伍赶往沙丘(河北邢台广宗县),让秦始皇在沙丘宫静心养病。

  秦始皇抵达沙丘宫时,已经病得很重,他自知大限将至,就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将军队交与大将蒙恬,火速赶到咸阳,参加朕的葬礼,然后安葬朕。”

  赵高封好诏书,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秦始皇的暴毙令李斯措手不及,他明白,如今皇上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如果天下人知道了真相,势必引起大乱,皇室的诸多皇子必然会纷纷起来争夺帝位。于是李斯就告诉赵高和胡亥,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万万不能声张。他们最后商定,除了李斯、赵高、胡亥和五六个秦始皇的亲信宦官知道之外,对外暂且严密封锁消息,秘不发丧。把秦始皇的尸体安放在一辆既能保温又能通风的车子里,百官奏事以及进献饮食,仍然和往常一样,知情的宦官假装皇帝,在御车里批阅百官上奏之事,丝毫看不出任何异样。

  李斯命令巡行队伍日夜兼程赶往咸阳,然而,心怀叵测的赵高却私自扣押了给扶苏的诏书,正策划着一场惊天阴谋。

  赵高为人阴险狡诈,本来只是一个宦官,却巧言令色,加上他精通法律,擅长书法,因此颇受秦始皇的欣赏,被秦始皇封为中车府令兼符玺令,专门为皇帝拟写圣旨,掌管玉玺。胡亥曾经向他学习法律,二人关系算是师徒关系,更是臭味相投。秦始皇暴毙令赵高喜不自胜,他弄权的机会来了,他打算改立胡亥为太子,以便自己操控他,掌控朝廷大权。赵高找到胡亥密谋此事,两人一拍即合,然而,改立皇位继承人这件事,离了丞相李斯办不成,于是他又去找李斯游说此事。

  赵高说道:“皇上去世这件事没人知道。如今,皇上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和符玺已经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也就是你我一句话,如今天下就由你我决定的,丞相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吧?”

  李斯闻听赵高之言,十分震惊,赵高笑道:“不瞒大人说,我根本就没打算把诏书送出去,立储之事需你我来定。”

  李斯为人比较耿直,对秦始皇忠心耿耿,于是义正严词地断然拒绝。但是,赵高非常了解李斯的弱点,他的功利心太重,过于贪恋富贵功名。于是赵高继续游说:“丞相您自己估计一下,您和蒙恬将军相比,谁有本事?谁的功劳更高?谁更谋略深远而没有失误?天下的百姓更拥戴谁呢?谁与皇上的长子扶苏公子的关系更好呢?”

  李斯自知这五个方面都不如蒙恬,心里开始有点动摇。赵高趁机极力称赞胡亥慈悲仁爱、礼贤下士。并且说如果扶苏即位,他与蒙恬私交甚好,一定会任用蒙恬做丞相,那么李斯也只能告老还乡了。

  面对赵高的威逼利诱,李斯的的心理防线渐渐垮塌,赵高最后摊牌,打算改立胡亥为太子。李斯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答应了赵高。于是三人商议合谋,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然后又伪造了一份秦始皇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令其和蒙恬自尽。赵高写完诏书,拿出皇帝的玉玺,盖上皇帝的玉印,派人火速送往上郡。只要扶苏一自杀,他们的计划就大功告成了。

  此时,李斯的心情却十分沉重,痛苦如毒蛇般缠绕着他,他心中暗自悔恨,然而这弥天大错已经无法挽回。

  公子扶苏接到诏书后,痛哭流涕,他立刻拔出宝剑自杀了。蒙恬怀疑诏书有假,不肯自杀,使者就将其交给法吏,关在阳周的监狱。

  使者向胡亥复命,三人见大功告成,十分高兴,回到咸阳后,立刻发布丧事。

  公元前210年,二十一岁的胡亥即位,称秦二世。赵高被封为郎中令,在宫中经常服侍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认为扶苏已死,打算重新起用蒙恬,继续镇守北部边郡,然而赵高和蒙恬的弟弟蒙毅有仇,为了除掉蒙氏兄弟,赵高日夜在秦二世面前诽谤他们,时间久了,秦二世越来越厌烦他们,于是就逼杀了蒙恬、蒙毅。在这件事情上,李斯再次保持了缄默。

  8)李斯和赵高之争

  晚年的李斯内心是负疚痛苦的,他追悔莫及。秦始皇的暴毙,胡亥的阴谋篡位,扶苏、蒙恬的屈死,接踵而来的种种变故令他心力交瘁,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风暴中,他没有为秦朝力挽狂澜,反而是推波助澜,成为秦朝灭亡的助推手。

  秦二世继位之后,事情并没有像李斯所设想的那样去发展,他本以为依旧可以权倾朝野,然而事实上是赵高大权独揽,而昏庸无能的胡亥则只知道吃喝玩乐,把朝廷的一切事情一股脑儿地撂给了赵高。赵高的专权令李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后悔走错了人生的最后一步棋。

  赵高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蛊惑秦二世杀掉了二十多个皇室公子和公主。他哄骗秦二世及时行乐,操心的事情全部交给他,秦二世巴不得如此,每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朝中的一切事情都由赵高说了算。

  李斯见赵高目空一切,独断专行,便日渐不满。除了心理上的失衡,作为秦朝开国的元老重臣,他又为朝廷的命运担忧。李斯早已经看出了赵高的险恶用心,他借秦二世之手铲除其亲族羽翼,将来使其孤立无援,好取而代之。

  赵高为了实现他的政治野心,又罗织罪名,大肆杀戮秦始皇时的重臣,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秦二世为了享乐,又在赵高的蛊惑下,命令李斯在全国范围内征发徭役,继续建造阿房宫。修筑直道和驰道,同时他又发动对四方少数民族的战争,穷兵黩武。严苛的刑法,沉重的赋税,无休无止的徭役和兵役,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起来反抗。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接着天下豪杰并起,纷纷起来反抗秦朝的统治。

  看着摇摇欲坠的秦王朝,李斯忧心如焚,他劝谏秦二世停止对阿房宫的修建。秦二世看罢李斯的奏章,十分生气,对李斯一番呵斥。李斯诚惶诚恐,为了迎合秦二世的心意,他又违心地上了一道《上督责书》。这份答书上奏之后,秦二世十分高兴,于是更加严厉实行督责。

  赵高担任郎中令时,杀人很多,他害怕大臣向秦二世揭露他,就劝说秦二世不再坐朝,每日身居宫中,尽情享受,赵高侍奉左右,一切事情均由其决定。赵高控制了秦二世之后,下一步计划就是除掉李斯等重臣。当时朝廷上秦始皇时候的重臣,只剩下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赵高听说李斯对自己有不满言论,就决定除掉李斯等人。他知道李斯一直想劝谏秦二世,却苦于找不到机会。一天,他就去拜访李斯,装着很无奈的样子说:“如今关东匪患猖獗,皇上不调兵去剿灭,反而征发徭役,修建阿房宫,我本想劝谏,怎奈人微言轻,大人是先帝时候旧臣,为什么不去劝谏呢?”

  赵高这一番忽悠,让李斯有点飘飘然,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始皇宠信他的时候,于是就说:“我想劝谏,可是皇上每日深居宫中,我哪里有机会?”赵高见李斯中招,心中暗自欢喜,就不怀好意地说:“大人如果能劝谏皇上,皇上有空时,我派人通知您。”

  于是,赵高就趁秦二世在和美女饮酒作乐之时,派人通知李斯,说皇上空闲。李斯哪里知道是计,就慌忙到宫门求见。秦二世正在兴头上,不想李斯来见,大为扫兴,心中十分厌烦。接连三次,赵高如此哄骗李斯,这让秦二世十分恼火,赵高趁机中伤李斯,诬陷他的儿子三川郡守李由勾结起义军谋反。秦二世半信半疑,想惩办李斯,又担心情况不实,就派人去三川郡调查此事。

  李斯虽然失宠,但毕竟是朝中重臣,势力盘根错节,耳目众多,所以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不能再坐以待毙,决定揭发赵高。当时秦二世正在甘泉宫观看摔跤和滑稽戏表演,李斯不能面见,于是就上书揭露赵高专擅大权,狼子野心,希望皇上早日除掉他,以免后患无穷。秦二世一向宠信赵高,害怕李斯杀掉他,于是把李斯的话都告诉了他。赵高假惺惺地抹着眼泪说道:“丞相蓄谋已久,所顾忌的只有我赵高一人,如果杀掉我,他就可以谋反篡位了。”

  恰在这时,李斯又和冯去疾、冯劫一起来劝谏秦二世,请求暂停阿房宫修建,减轻徭役,缓解社会矛盾,秦二世十分恼火,更加厌烦李斯。

  公元前208年的初夏,秦二世听信赵高之言,下旨将李斯、冯去疾和冯劫下狱,交由赵高查办。二冯不甘羞辱,在狱中悬梁自尽。只剩下李斯一人。

  9)魂断咸阳

  赵高审理李斯一案,查问他和儿子李由谋反的罪状,在狱中对他百般拷打折磨,李斯不承认,就拷打一千下,可怜李斯年过古稀,已经风烛残年,如何受得了如此严刑拷打,于是就含冤招供。李斯之所以忍辱不自杀,因为他自恃辩才过人,并且对秦朝有大功,他还在幻想用自己的滔滔雄辩说服秦二世,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揭露赵高的阴谋诡计。

  于是,李斯就在狱中给秦二世上书,他在奏疏中正话反说,列举自己的七条“罪状”,历数自己从政三十多年,屡献奇策,重用人才,富国强兵,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拓展秦朝疆域,统一天下文字、度量衡,修建驰道,减轻刑法,减少赋税,为朝廷安抚民心等功劳。

  李斯的奏书必须要经过赵高这一关,才能够转呈给秦二世,赵高看罢,让狱吏丢在一边,冷笑道:“囚犯岂能上书?!”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赵高就命令他的门客假扮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审问李斯,李斯想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就如实对答,结果招来更加残酷的拷打,再次屈打成招,承认谋反之事。后来秦二世派人来验证口供,李斯真假难辨,以为还和以前一样,始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罪状。等李斯画押签字后,赵高立刻将供书呈给秦二世,秦二世看完高兴地说道:“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恰在此时,负责调查李由的两个使者回到京城复命,原来使者抵达三川郡时,李由已经被项羽的起义军杀死。使者的调查结果自然先落到赵高的手里,他就在奏书上动了一番手脚,编造了一套李由谋反的罪状。于是,秦二世判处李斯腰斩,家灭三族。

  烈日炎炎,酷热难耐,狱吏们吆喝着,把李斯及满门三族纷纷赶向囚车。作为李家的首犯,李斯与次子被一同押解。父子二人一前一后走出牢房。他回头对次子说道:“儿啊,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野兔,是已经办不到了,是为父连累了你们。”李斯说罢,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次子看到白发苍苍、遍体鳞伤的老父亲,不觉悲从中来,肝肠寸断,父子二人抱头大哭。李家老小看见父子二人生离死别之际痛哭流涕,纷纷放声痛哭,一时间哭声盈天,令在场之人无不心酸落泪,唏嘘不已。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街市。一代名相就这样含恨而死。

  常言道“人生忌满,盛极则衰”,李斯的结局正应了荀卿的预言,尽管李斯曾经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在功成名就已经达到人生的极致之时,却依旧舍不下高位荣华,反而为保全荣华利禄,听从赵高之言,助纣为虐,结果落得身首异处、家灭三族的悲惨结局。试想如若李斯及早抽身隐退,或许他可以看到儿孙们在上蔡老家手牵黄犬追逐狡兔的欢乐场景,也不至于在他的暮年黄昏之际,留下千古遗恨。

  历史河流依旧在滔滔奔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0)上蔡李斯墓

李斯墓

李斯墓

  李斯墓位于上蔡县城西南的李斯楼村,李斯当年为了获得功名,离开家乡去了秦国,也确实取得了成功,位至秦国丞相,但最后他在与赵高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客死秦国。李斯被腰斩后,应该埋在了咸阳附近,具体在哪里,现不得而知,上蔡的这座李斯墓应该是个纪念冢。李斯墓两侧的几通石碑都是当代人制作的,上面刻的是李斯《谏逐客书》等内容。

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的李斯墓

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的李斯墓

   唐朝诗人胡曾题诗:“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宋朝大诗人刘敞题诗:“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

  李斯的后人在清明节扫墓时都不添坟头的典故。据说,秦丞相李斯被奸臣赵高残害车裂咸阳当天,其门生吴公感其恩德,满怀悲恸地委托狱卒张本、刘太二人看好李丞相的尸首。他们三人日夜轮流看护李斯遗尸,因当时兵荒马乱无法归葬故里,只待到暴尸后悄悄地把李斯及其家人的尸体掩埋在咸阳近郊的荒野。但由于暴尸时赵高拿李斯的头向秦二世请功后不知李斯头颅的下落,所以掩埋的只是李斯的躯干和四肢。入葬后,吴公给张本、刘太一些银两,张、刘二人知道李斯死得冤枉,也就不在狱中供职,在李斯墓旁的一个小村庄住下来,逢年过节给李斯烧些香火。

  后来,秦失李斯而骤亡,汉承民反而兴国。西汉时,上蔡城已是汝南郡首府,人口稠密、商业繁华、民风纯朴。当年李斯的得意门生吴公因品学兼优被郡府举为孝廉。到汉文帝时又升迁为河南郡守。他为政清廉、爱民如子,治理有方,政绩卓著,汉文帝又升他为当朝廷尉。吴公在咸阳当廷尉,离咸阳李斯墓很近,便带众人到李斯墓前祭奠恩师。

  这时,张本已是满头银发的八十老翁,刘太也年近花甲。三人相见,回首往事,不免另有一番感叹。祭祀完毕,吴公把有意将恩师及家人遗骸归葬上蔡故里的想法一说,张、刘交口赞成。于是立即派快马到上蔡告知李斯三公子李季。

  再说李斯的三子李季因从小在上蔡随外祖父母生活,没到过咸阳,李斯出事时吴公把他藏在上蔡的李各庄才保着了一条命。汉朝建立后,秦朝的通缉令也自行取消。李季由李各庄移回李斯楼村居住。李家遭灭族横祸时,很多村民受过官府鞭笞和审讯,房屋被烧,良田毁坏,耕牛被抢,整个村庄是兔从狗窦出、雉从梁上飞,好不凄惨。

  李季回来带众人重建家园,慢慢又恢复了从前的富庶,因李季重整家业,人们又把李斯楼叫做李季楼,又因为强秦刚灭,人们心有余悸,为了保护李季,人们又把李季楼叫成了李七楼。李季虽说受到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但他心中病块未除,那就是父母葬身千里之外,何时魂归故里?一天李季正同家人谈论此事,忽听有人传告长安客人到。他惊魂未定地打开来函,吴公昧言:丞相李公遗骸,尚在咸阳。春秋虽有人祭祀,但异乡穷旅,孤魂无依,岂不思归乡土。今余奉职京都,欲送恩师、师母遗骸归乡,以安亡灵。览函,仰来长安,共办此事。

  李季看罢感恩涕零。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到长安,当面向吴公深表谢意。吴公一面招待李季,一面重购棺椁,准备车马送李斯及家人遗骸上路。吴公怕路远有不测,又派数人扶助李季护送灵车。吴公送走恩师之后,总觉得意犹未尽。他想:没有恩师当年的谆谆教诲,哪有今日的飞黄腾达。恩师虽魂归故里,但尸首不全,实是天大遗憾。他左思右想,最后下定决心:先生恩重如山,我找最好的金银匠铸个金头使之全身。

  金头铸成之后,吴公怕赶不上骸骨车队就让驿站快递。令吴公意想不到的是因为这头太珍贵了,引起了驿站驿使的贪财之邪心。驿使把金头换成银头,下一驿站又用铜头换走了银头,又用铁头换成了铜头,一站一换,传到上蔡驿站时李斯的金头已成了木头。上蔡驿使心想这个木头像有啥主贵,没传的必要,就弃之不传了。

  再说李季一干人护着李斯及其家人的灵车缓缓进入李斯楼村时,人们奔走相告,喜出望外,全村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倾家而出迎接灵车。大家一齐跪拜在李斯及夫人的灵前,默哀祈祷,然后把李斯遗骸葬在村东的卧龙岗上。

  李斯葬后,前来祭祀的人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当地风俗,每个前来祭祀的人都要往坟上添土,年复一年,李斯墓逐年增高,竟成了一座十几米高的大土冢。但因为李斯被斩首,下葬时驿使们又没把头传到就成了无首之尸。所以李斯修坟时不添坟头。李斯的后代为纪念此事,就一代代把这一风俗传下来,直到今天清明节扫墓时仍不添坟头。

来源:休闲读品杂志社,2016-07-27,作者:李凤仙 (女,河南省上蔡县人,生于1972年7月,199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教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现为驻马店市作协会员、上蔡县李斯研究会副秘书长、上蔡文化研究会理事。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三十余篇,已经完成30余万字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文学《大秦李斯》),上蔡百科

  现在申请Payoneer可获得25美元奖励并立享1.2%全包的费用优惠:当你累积收款1000美元时将一次性获得25美元奖励。请注意,若打开Payoneer官网来注册,是没有上述优惠的,请务必打开【野猪尖的推荐链接】进行注册。Payoneer注册咨询QQ:2822129880

Payoneer派安盈

野猪尖的推荐链接http://tracking.payoneer.com/SH33n (此地址要完整地复制,建议直接点击)

【Payoneer申请教程:个人账户企业账户如何用Payoneer派安盈收款

Payoneer派安盈注册与使用指南(包括P卡注册申请、Payoneer官方、手续费、收款、提现和消费):
注册-为何选择Payoneer派安盈? | Payoneer有卡和无卡账户的区别派安盈公司和个人帐户的区别
   Payoneer个人账户注册申请教程P卡公司帐户注册教程地址证明和证件P卡注册被拒绝咋办?
   Payoneer欧元帐户P卡英镑帐户P卡日元帐户P卡加元帐户P卡澳元帐户P卡墨西哥帐户
   P卡电汇账号币种转换如何注销P卡买卖P卡的风险换欧元和澳元帐户换P卡密码及手机号

官方-Payoneer秉承公正、公开、透明服务Payoneer派安盈封号的原因Payoneer官方最新政策汇总
   官方客服联系方式Payoneer官方费用表如何减少Payoneer的手续费?点此降低提现费
   跨境收款服务商拷问:Payoneer派安盈Payoneer客户答疑手册(FAQ)Payoneer手机App
   Payoneer派安盈跨境电商论坛: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直播回放

收款-如何用Payoneer派安盈收款跨境电商/外贸收款方式对比P卡收款审核时“待定”要提供啥文件?
   Amazon亚马逊绑定Payoneer卡收款教程绑定之后如何验证账户?亚马逊收款方式对比
   Payoneer可提供亚马逊KYC审核所需银行证明用Payoneer亚马逊店铺管家开子账户和KYC证明
   Payoneer支持从虾皮Shopee收款Tophatter绑定Payoneer派安盈收款
   Payoneer如何从跨境移动电商Wish收款? | Payoneer针对Wish卖家推出提前放款服务
   Payoneer如何从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收款如何在Lazada开店入驻和收款波兰Allegro
   Payoneer如何从拉美电商平台Linio收款? | Payoneer绑定非洲电商平台Jumia收款
   Payoneer支持从美国电商平台Newegg收款Payoneer支持从美国Walmart沃尔玛平台收款
   Payoneer支持从法国乐天Priceminister收款法国电商平台CDiscount对接Payoneer收款
   2021年新平台:eBay拉美Mercado Libre德国乐天、Real.de、eMAG、Wayfair、京东印尼
   Joom卖家大会干货大放送苹果开发者绑定Payoneer派安盈收款教程
   从PayPal提现到Payoneer卡教程及费用自助申请子帐户从PayPal提现到Payoneer派安盈的提醒
   如何向Payoneer充值? | 如何使用Payoneer请求付款派安盈请求付款(Billing Service)答疑
   Payoneer外贸e户通B2B收款简介外贸e户通(B2B收款)亚马逊印度站、速卖通和线下B2B收款

其它-从Payoneer卡提现到国内银行账户Payoneer加快提现速度Payoneer已不支持错名提现
    橄榄枝计划(平台入驻)Payoneer免费为卖家提供便捷的VAT缴费方案P卡缴纳VAT答疑
    1688网采:用Payoneer派安盈充值Alipay Business跨境宝如何评价Payoneer派安盈
    订购万事达实体卡P卡) | P卡激活和休眠P卡年费啥时扣? | P卡到期后更换P卡在ATM机取款

Payoneer派安盈


Payoneer派安盈咨询QQ:2822129880,转载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zhaoniupai.com/blog/archives/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