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公(1472-1544年),是连平上坪谢氏始祖复渊公的五世裔孙,辉祖二房东山公(谢俊璇)的长子,讳鸾,字腾霄,生于明朝成化壬辰五月初十。鸾公赋性温雅,轩豁有为,屡充乡老,太守陈着同征剿,获犯四级,解送军门,有司旌奖。县尹奉例赐以冠带荣身,屡举乡饮。配欧氏、赖氏、张氏,生有三子:谢朝位、谢朝征、谢朝俯。
竹溪公(1472-1544年),是连平上坪谢氏始祖复渊公的五世裔孙,辉祖二房东山公(谢俊璇)的长子,讳鸾,字腾霄,生于明朝成化壬辰五月初十。鸾公赋性温雅,轩豁有为,屡充乡老,太守陈着同征剿,获犯四级,解送军门,有司旌奖。县尹奉例赐以冠带荣身,屡举乡饮。配欧氏、赖氏、张氏,生有三子:谢朝位、谢朝征、谢朝俯。
自2014年起,每年的9月30日被定为中国的烈士纪念日。在革命战争时期,连平上坪的革命活动相对较少,一本1985年出版的《连平烈士传(第一辑)》,65篇传略中记载的百余名烈士大多来自连平大湖、绣缎、田源等地,上坪人只记了一位。上坪水口革命烈士纪念碑中铭刻的50名烈士也仅有一名上坪人。
纸张容易受潮,而且易燃,保存不当难免被虫蠹蚀,加上改朝换代、观念更迭,在多雨的连平民间,能留存至今的古代私人契约文书是很少见的。2018年连平大湖修缮何新屋时,在楼阁墙体中意外发现一箱清朝乾隆至咸丰年间毛边纸契约,是连平境内为数不多的纸质文献遗存
1948年12月28日,韶关《大光报》、曲江《建国日报》报道连平大湖乡举办集体婚礼的新闻,地点在大湖乡公所白云楼礼堂。白云楼位于大湖盘石村,是一座带有防御功能的四角楼建筑,占地两千多平方米,相传为清朝咸丰年间由曾兆祥兴建,解放前是乡绅曾启瑞三兄弟的住所,曾作为大湖乡公所(乡政府驻地)。
1945年在9月3日中共党报《新华日报》第2版的正中位置,赫然刊登了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庆祝抗日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本文选自1988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谣、谚语集成广东卷·连平县资料本》,都系掌牛题材的,讲唱者分别来自连平忠信、内莞,在连平其它地方可能也有流传,只是缺乏记录。客家山歌要用当地客家话来唱,连平客家方言就有好几种,客家山歌被转成汉字时往往会削弱本地口音,所以上坪人看忠信那边的山歌也是秒懂
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只有王侯、卿士等贵族或官吏才有资格建立家庙(祠堂),普通百姓没这个权利,只能进行“路祭”。随着民间家族力量的壮大,为了适应百姓凝聚宗族、追祭祖先的需求,自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起,官方开始允许民间联宗立庙,家资丰厚或子孙众多的宗族率先兴建祠堂